業內新聞
聯系方式
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
郵編:250000
招生部:韓老師:18553168327
張老師:18553168336
滕老師:18553168308
人資部:周老師:18553168302
濟南市銘志高級中學公眾號
2023教育工作重點:把讀書作為一件大事來抓
發布時間:2022-06-21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最大的一個亮點,就是“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,引導學生愛讀書、讀好書、善讀書”。
這是教育部黨組書記、部長懷進鵬重點指出的,也是共和國教育部長首次旗幟鮮明、擲地有聲地提出要把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。
對此,作為一名曾經的讀書活動倡導者與推動者,現在的一名吶喊者與鼓勁者,感到特別振奮和欣慰。我堅持認為,對于一所學校,有好的閱讀,才有好的教育。一所沒有閱讀的學校,不太可能成為一所好學校,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。
那么,如何把開展讀書活動這一件大事抓好呢?
01
轉變教育觀念
學校本來是一個讀書的地方。然而不知何時,教育已將讀書的殿堂異化成了重復訓練,反復考試的名利場,既讓教育走進了死胡同,又讓在這個年齡階段,最該多讀書、愛讀書、讀好書、善讀書的孩子,失去了很多的讀書機會,錯過了最佳的讀書季節,湮沒了他們應有的生命光彩和幸福。即便有一些讀書,也僅局限于讀課本、讀題、讀考試秘笈,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。
蘇霍姆林斯基說:“一所學校可以什么都沒有,只要有了為師生精神成長而提供的圖書,那就是教育。”他還說:“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,不是增加作業,而是閱讀、閱讀、再閱讀。”
今天,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,帶來了教育觀念的革命。那種為了一紙分數而進行的反復考練,反復刷題的教育方式,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。如何打開學生視野,拓展其知識面,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,如何從過度關注“分”走向關注“人”,關注人的“素養”,關注人的“精神發育”,成了我們必須面對的新課題。
而讀書作為一種最為基礎的教學手段,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,可以讓學生在廣泛的涉獵中吸納知識,開窗觀景,在自主閱讀中放飛思緒,自由飛翔,自我成長。
特別是在“雙減”背景下,學生們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,學校更應該將讀書活動一以貫之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,讓學生徜徉書海,廣讀博取,既能從課本教學中獲得母乳滋養,又能從讀書活動中吸收“五谷雜糧”。
02
營建書香校園
開展讀書活動,要營建一個書香校園。
讀書是需要氛圍的。學校盡管天然是一個讀書的地方,同樣需要氛圍,就好比每年新春佳節,華夏子孫積淀著上千年的文化共識,但恰當好處的氛圍營造和環境烘托依然不可少。
人創造環境,環境也創造人。讀書活動的開展,讀書習慣的養成,讀書風氣的形成,離不開書香校園的熏陶與浸潤。這樣一個讀書氛圍,能夠讓人置身其中,情不自禁、自然而然拿起書本,進入一種沉浸的狀態。
一個書香四溢的校園,哪怕處于窮鄉僻壤,它也會洋溢著快樂與幸福;一所書香濃厚的學校,即使設施簡陋,這里的師生也會精神飽滿,心有琴弦。
錢理群先生在《讀書乃教育之本》中說:“中小學教育是干什么的?也是三條:一是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;二是教給學生好的讀書方法;三是養成讀書的習慣。做到這三條,學生就會一輩子讀書,受益無窮。”
對此,我深表認同。一個孩子有了濃厚的讀書興趣,他就會愛上學習,即使離開校園之后,都會堅持不斷學習,終身學習;有了正確的讀書方法,他就擅長于學習,認真學習,高效率學習,發揚和秉承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樂作舟”的精神;有了良好的讀書習慣,其他習慣再壞壞不到哪里去,成績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。
我們要營建書香校園,為每一位孩子找到最適切的書籍,讓書籍成為孩子們最容易獲得的資源,讓書香潤澤孩子,蕩滌心靈,陶冶情操,開啟智慧,點亮他們的靈魂和未來的人生之路,點亮這個世界。
03
校長、教師應是讀書人
最好的學習是自我學習,最好的教育是引領示范。只有示范者讀得手不釋卷,學生才會嗜書如命;只有示范者讀得意猶未盡,學生才會興趣盎然。
教育最曼妙的風景是什么?那就是一所學校,有一位喜歡讀書的校長,帶領一批喜歡讀書的老師,陪著一群孩子讀書。
然而現實卻是,最應該讀書的這兩個群體幾乎不讀書,找各種理由不讀書,這是很可怕的。他們并不是真忙,只是不重視。真正重視讀書的人,總能擠出時間。
因此,學校開展讀書活動最關鍵的因素是校長和老師,他們必須是熱愛讀書的人。沒有他們的示范引領,就不可能有學生讀書,也就不可能有有效的讀書活動,而“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”就有可能化為泡影,成為一句口號。
校長和教師的讀書,關乎自身的專業成長,素養的提升,關乎對教育的態度,對孩子的情感,更關乎著對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未來的憂思。
版權聲明:本文來源湯勇曉語和網絡整理。以上貴在分享。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